开端
开端
这是公众号的第一篇文章,没什么人会看到,就来谈谈我自己。
我是一个极其自恋的人,同时我又极其的自卑;我时常幻想别人对我的关注,我时常想要别人对我的在意,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顺应别人,通过自己的妥协换取别人对我的在意和关注,我成功了,结果是变得自卑。我有着许多自己感到十分尴尬的事情,是处于那个时间、那个心智的我能做出的最蠢的事——是那种让你想起了就会脸红出汗的尴尬事,是痛恨自己对这种事有极好记忆力的丢脸事。我在跟所有人相处时,特别喜欢跟别人谈论自己的事,听到别人聊起他们自己我会感到很无聊,别人说自己看过什么,我会特别喜欢抢掉这个风头,让话题的焦点重新聚集在我身上。
我又是一个喜欢多想的人,用流行点的话就是比较敏感。我会幻想别人对我的看法,对我的行为的感想,到最后往往闹了乌龙。最频繁的,大概就是幻想别人喜欢自己,这种感觉应该每个人都有体会,我却觉得自己无法抑制。我知道自己长的一般,大众脸五分长相,因此明白这种幻想是完全不切实际的。最后我深陷于喜欢幻想别人喜欢自己,同时反驳这种幻想的纠结状态。不过,人对自己熟悉的事物会越看越顺眼,照惯了镜子,我有时经常会觉得自己长的挺帅,虽然,实际经历告诉我,这种想法是错误的,但他却深植于我的潜意识中,在许多场合让我自我迷失。
我喜欢放低自己的姿态,降低别人对我的期待值,幻想别人真正见到我时那种远超预期的感觉,这种扮猪吃老虎的简单快感,让我着迷。在网上跟人聊天,我也常常会有这种想法,实际上我也是这样干的,正是这个原因,和那份潜意识中暗暗窃喜自己长得不错的念头结合,成了我对外自贬外貌的动机。
这篇文章,也是我写出来希望能被其他人看到,以满足自己渴望被人认可的心情,我渴望被人认可,同时这种需求不能通过我的请求来满足,我需要通过自我展现出的所有,不经意被人看见时对我夸赞。一是不能炫耀、卖弄,二来要被人看到,这两者结合起来十分矛盾。被人看到那肯定是你说出来,露出来了,可不展出来,不现出来,哪有人会看到,不被人看到,哪来关注,哪来夸赞?与开篇第一句话反着来,“反正没什么人看到”,其实是希望别人看到的,不然不会写这样长一段文字,不会这样剖析自己,将自己剖肠破肚,五五六六都跟大家展展。
写下来,又跟上面这段文字呼应上了——我喜欢降低别人的期待,到了别人真正见了我了,相处下来,哎嘿!不是他自个说的那回事,现实好多了,于是,我心里得到极大的满足,暗自庆幸。
最近,我时常会想起以往的尴尬事。
我时常标榜自己是一个正常的人,我会伪装自己有着正常的三观,我按照大众的思想来伪装自己的言语,行为。有时偶尔露出些马脚,让旁人窥见我心里一角,事后心里便羞愧难当。用一段深奥些的话来说——“我既憎恶过去的“愚蠢”,又依赖这些记忆构建自我叙事。每一次脸红出汗的回忆,都是对当下人格的无声加固——通过否定过去的“我”,我试图证明此刻的“我”已更趋近理想。但吊诡的是,这种否定反而强化了记忆的鲜活,让自卑的根系愈发深扎。”记得上次坐火车回家,是那种连排座椅,因为不是春运,人并不多,大多都是大学生,我旁边是一个女生,身处理工校区,我已许久没有与女生正常对话,心里不免紧张,看他大学生模样,我趁站起协助她关窗帘时,搭起话来:“你也是大学生吗?”“是的。刚放假。”我看她并无厌恶,便聊起来。“你是哪个学校的?”,“我在郑州。你呢?”“我在青岛——ouc。”,“ouc?什么意思?”,“就是中国海洋大学,你可以搜一搜。”说出这句话,我便感到脸红,很明显我在为自己上一所985大学感到虚荣,甚至自负,不知道哪根筋搭错,我心里不自觉想要让他人为自己感到好厉害,想要甚至渴望听到他人的可能只是为了礼貌对我的夸赞——“985啊,好厉害”。我们的对话到此截至,我心里那层薄膜被自己揭开,露出可怖可恶的自傲。我为自己感到恶心,我想要纠正自己,只能在备忘录中增加一条——不要自负。
其次,是上次在一次小组展示,需要拍课前准备的照片时。我们需要找到一间空教室,当时临近考试,教室里几乎都有一两人,最后我敲定在上课的原教室里随便拍几张了事。微信发位置,等人,开拍,仅几分钟,突然一声巨大摔门声,将我拉入反悔的思绪。我下意识的忽略了教室里另一位同学的感受,我擅自为那位同学做出决定,我自顾自的做着自己的事情。我并不是这种人,我在许多情况都会问一句,在放学餐厅爆满时,我会问一句空座位旁边的同学有无位置,教学楼门帘我会为后面同学举一会门帘,防止后面同学被砸到。那一声摔门声让我突然意识到,我开始默认决定他人的想法,我开始忽视与人之间的沟通,忽视他人的感受。那是一种我最厌恶的人拥有的品质——不洗澡,抖腿人士。那时我心里抱着侥幸,希望那位同学是像我一般会对这种情况忽视的人,我下意识将自己想法代入。在她摔门后不到两分钟,我们拍完照走了。这件事又在我心里留下一个疙瘩,不痛,时常瘙痒。果然校园墙找到了我,我私信道歉,终无果。于是,我在备忘录上增加一条——不要忽视他人感受。
还是在一个小组合作中,我们一个三人小组准备合作一个游戏,我不是队长,也并非项目核心。在合作过程,我感觉项目的素材过于低龄(组内另一人买的素材),便擅自在网上找了一份素材,边学边自己做自己分工的那份工作,我的工作是关于战斗的内容(打击效果,闪避,终结技等)。在最后一周时候,我依然在用自己网上找到的素材做内容,而且内容也没比刚学多多少,但我心里那份自傲又开始发作。我觉得自己做的比队长那版素材好很多,到后面,队长问我的那份工作到哪里了?我拿出自己的那版,自觉自豪的展示,其实内容并没做完。“你内容并没做多少啊?!”“你还是做UI吧,战斗我来做!”,这段话无异刺痛了我,狠狠羞辱了我的自傲,我明白自己不过自己自嗨罢了,不按照指挥,又没有特别的工作量,我何以来的骄傲?我在备忘录上又增加一条——不是领导,遵守指挥!
最后补一个结尾,可能与前文有些不搭。
我宣称自己是“自恋者”,但这种自恋绝非纯粹的优越感,而是被自卑浸透的镜像投射。通过不断迎合他人、制造话题焦点来确认存在感,实则是将自我价值外包给外界评判——他人的目光成了你唯一的度量衡。这种“妥协式自恋”的本质,是恐惧:若无人注视,自我是否仍有意义?于是,自卑成了自恋的寄生体,我越是渴望被认可,越需贬低真实的自己,以维持一个“安全”的假象。